龙猫阅读

第一卷 第381章   裴相(二)

更新时间:2021-07-21 10:11 字数:1765

……第381章裴相(二)……

但是永昌中兴的背后却并非真的那般光鲜,关中之乱后各地的藩镇愈演愈烈,皇帝李贤和裴济都明白,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藩镇,那么关中之乱的祸事迟早还会重演,大夏也一定会重蹈前唐的覆辙。

削藩——这是摆在君臣面前,永昌十年前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。

自古以来,外侮易御,内弊难除,自从大夏一百多年前仿照前唐设立藩镇开始,这么多年下来,藩镇的势力早就渗透在了朝廷的方方面面。其实若不是关中之乱某种程度上分化了藩镇之间的势力,如今的藩镇局面只会更加严峻。

饶是如此,以李贤的坚韧,裴济的才华,在削藩这件事情上这件事上也是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。亏得永昌初年的朝廷还算是人才济济,如此数年下来,不但大部分方镇重新归附朝廷,上缴赋税,接受官员指派,就连从神宗初年就已经听调不听宣的河朔三镇都开始有了松动,而撬动河朔三镇最重要的一步棋,就是裴济将出身河朔的关中之乱降将云麟指派去了卢龙。

但是卢龙的松动也给其他还没归附的藩镇节度使们敲响了警钟,朝廷内外十余年积累下来的暗流也涌动了起来。

那件事情就是这时候发生的。

那天身为尚书左仆射的裴济上朝路过天街时,突然遇到行刺,同行的工部尚书刘勤当场身亡!

虽然天街上的护卫闻声迅速赶来,那个刺客却还是跑了。

裴济虽然性命无碍,但身受剑创,在家休养了半个月之久。

若只是如此也就罢了,从关中之乱走来的裴济一生什么大阵仗没有见过?又怎么会给一个刺客吓到?皇帝李贤更是雷霆震怒,勒令一定要彻查此事。

事情吊诡就吊诡在明明已经紧闭城门全城大索,刺客却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。朝廷官员们或互相推诿,或含糊其辞,或者干脆就阳奉阴违。直到裴济拖着伤势回到朝廷发现朝廷官员们早就把这事抛诸脑后了。

正是此事让裴济和皇帝瞬间感到了无力和心寒,原本以为是臂助的大臣们,瞬间变得不可靠起来。

从那以后裴济开始断断续续的休养,直到三年前李禅被贬出京,裴济直接上书致仕,皇帝慰留不得,也就默许了他的辞章,只是要求他不能离开京城附近,每月一谒禁中。

虽然裴济致仕之前的几年已常常是上朝少休养多,但是当他真正致仕之后,皇帝才真正明白裴济究竟有多难得。

李贤记得自己听人说起过晋时,蜀中有曾在蜀汉任小吏老人,评价诸葛亮时所说的话“诸葛在时,亦不觉异;自公殁后,不见其比。”

裴济亦如是。

皇帝也不是没动过夺情让裴济回来的心思,裴济致仕这几年皇帝的封赏从来没断过,现在裴济已经是广陵王,太傅赠开府仪同三司,中书令,扬州大都督,大夏自开国以来,人臣还没有谁能够获得更高的荣誉的了。这几年除了封赏,每当朝中有了大事,问策的使者也绝不会少,这不是皇帝的姿态,而是皇帝对于裴济无与伦比的信任!

可是对于宫中的使者,裴济都是客客气气的迎接,恭恭敬敬的送走,所用的借口也是千篇一律:抱恙在身。

皇帝心里清楚,裴济之所以致仕,固然有当日被刺之后心灰意冷的原因,但是更多的其实跟储位有关系。

李贤当然知道裴济欣赏老二,裴济根本没有隐瞒这件事情的想法,他甚至当着自己的面劝自己重新考虑国储之事。

老四并不是不适合当太子,但是老二确实更适合当皇帝。

这种话,除了裴济不会有人敢说。

但是李贤从未想过易储!

李贤心里知道,裴济的话有他的道理。

老二和老四两个,若单纯从才华的角度来看,老二无疑更优秀,老四在朝局上还稚嫩的很,也缺乏必要的手腕和耐心。相较老二,老四唯一的长处大概就是治军了。但是现在不是群雄逐鹿的乱世,而是要从乱作一团的朝局中找到出路,这一点上老二确实要比老四更好。

但,老四是故王皇后的嫡子!

对于皇帝来说,只要有这一条就够了。

况且老四对于朝局的掌控能力也在不断成长,只要有了足够的臂助,再加上时间的磨练,他同样可以做得很好。

这一点,皇帝并不需要向裴济做什么解释。也正因为这个分歧,当初皇帝对于裴济的慰留自然不可能成功。

“臣老了。”裴济说了一句,算是对于皇帝的回答。

他说完抬头看了看皇帝,心中突然有些悲凉,他跟皇帝相识相知二十余年,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早已不局限于君臣,他亲眼看着这个当初有些软弱的年轻皇子一步步成为一代雄主,又一步步被朝局所困,成为现在的模样。皇帝明明比自己还要小六岁,但是现在看上去却比自己还要苍老一些。

以裴济的聪明,他当然知道皇帝对于储位的态度,这根本不需要皇帝向自己解释。老四是王皇后的嫡子,是天然的储君,而且老四也确实足够优秀。

可这不妨碍裴济觉得李禅才是最合适的人选!^_^

鄂ICP备2022014846号-1 WangWen.com Copyright @ 2017 武汉文网文传媒有限公司@版权所有